展览 | 师说素描之一

展览名称:大师从这里起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素描100巡展
展览时间:2019年3月8日——4月7日
开幕时间:2019年3月9日09:30
展览地点: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北路14号(省体育场南端))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承办单位:河南柿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上海悦麟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学术主持:胡西丹   
展览策划:唐斌   
展览统筹:刁婷婷、张俊娟、陆阳、王晓伟、朱兆曦、李燕蓉
展览执行:戚家海、韩毅、武志鹏、孙维维、马静、马志民
专题采访:周冠羽、陈颖婷
文字整理:邢冬雪、周冠羽、陈颖婷


采访节选(部分)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副校长、副教授 陆阳

“造型、素描这种东西,我觉得还是要长短结合着来做可能会更好一些。在课堂里边,更多地去解决准确性,对单个体、单个的模特,最多是两个人的这种模特训练。在画速写,在生活速写还有下乡,在其他的时间画这种就会对这种长期的素描会有一个补足、补充这种能力的培养会更宽泛一些。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不能忽视。就是说短期素描训练和我们的教学不能偏废,一直还是要延续下去,才能够把我们附中的这种造型优势,把它能够充分的发扬、传承下去。”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孟禄丁

“我们那会儿在附中的时候,人比现在少,大概有39个人吧。所以说我们在附中的印象,现在30年了,很久了,现在印象就是画素描和色彩这两个事。因为那个时候都很小,基本上就是除了文化课就是在教室里画素描,那个时候很单纯,大家画素描都非常认真,晚上还要加课。现在回头来看,我们那三届素描画的都不错,很多后来的范画,后来出的书里面都是我们的一些素描。
我觉得附中最重要的还不是在基本功,因为最重要的是在一个很年轻的一个阶段有这么多年轻的学艺术的小孩在一起这种交流、这种氛围,而且附中很重视大家其他的修养,所以我觉得这个氛围是对我们在十五、六岁这种成长比基本功对后来的影响更重要。”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喻红

“上附中的时候素描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个课程,就是不同角度人的头像。因为往常画都是正常的一个平视的一个人,无论是正面、半侧面或者是侧面。但是当人变形,有的模特让低头或者是仰视的时候,完全是另外一个形状了。所以当时我记得画的很崩溃,但是确实有很多同学画的很好,我觉得这种课程非常重要,是帮助同学在头脑中建构人的形象,而不是说来了一个模特你照着描、照着画就完了,那种特别主动的对于形的认识,这一类的课程是特别需要的。”
“附中在当时的教学是非常开放的,首先那些老师都是很鼓励学生这种艺术的探讨,而且那个时候在80年代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各种艺术流派、哲学思想传进来。同学当中就是不停地在看书、讨论,每天都是头脑风暴,所以我觉得印象非常深。那是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的日子,虽然其实并不懂什么,只是建立了一个对世界的好奇,而且知道人类有那么多的思想高峰,虽然我们拿不到,但是我们应该心向往之。”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授 张义波

“我们从十几岁进附中,然后再到美院,就是作为一个学美术的学生这样的一种经历是很难得的,而且应该说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因为十几岁的时候正式建立你对于造型、色彩认识上的一种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如果是有好的老师教给你一个正确的方法,那么他能够帮助你很快地对造型和色彩的理解和认识,包括表现都会树立一个好的状态。因为附中阶段的教学,我认为对于一个画家的成长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他不光是对于一个造型基础的训练,其实是一个宽基础,这个宽基础就是从绘画里边素描、色彩,包括涉及到设计、国画、雕塑、美术史,他是一个全方面一种基础的给你培养和训练。其实很重要的是他帮助你树立了一种应该说正确的审美。这个基础会帮助你在后面的过程里边推动着你不断地往前走。”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叶南

  “当时附中的老师,应该来说每位老师对我来说都是影响特别巨大的。因为我们总共才44个学生,有40位老师。所以说老师对我们就像家长一样,把我们这些学生感觉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每一个学生他都如数家珍的,我们无论是做了好事情还是坏事情,一分钟之内全校都知道了。附中当时的老师就是我们很亲的一个家长。”
“......梅尔尼科夫先生给我们讲的艺术中间带给了我们很多离开课堂以外更有用的教育概念。比如他说你所谓中国人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文化,只有自己的民族的东西才是最优秀的东西,这是他带给我,作为一个外国人来说他教给我如何去尊重自己的文化。所以到我们毕业创作的时候,其实我毕业创作这张稿子是他定的,他为什么定这个稿子呢?他觉得这个里面有中国人的哲学观,他认为一个东方人,一个中国人他本民族的东西实际上是他们与生俱来最优秀的东西,他也希望我们能够把俄国的东西和本民族的精神最佳的结合起来,等于在他们那儿学的是一种能力,然后你的精神还应该是自己的。所以我认为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作为一个老师来说,他天性就是无私的爱、无私的奉献。”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文国璋

  “当时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向苏联学习。列宾美术学院和附中的素描都是用铅笔画的,铅笔有它的局限性,但是铅笔可以抠得很细,这又是它的优越性,可以深入进去,多层次地画,擦擦画画,可以画得很结实。”
“学习素描的基础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观察方法上。美院这种很严格的训练对于我而言是受益一辈子的。松不垮,紧不僵。画得放松,但是形和结构不垮,都在点上。没有美院就没有我,从附中到大学整体的素描训练是有连续性的,后来附中很多学生在大学都成了顶梁柱。”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策展人 唐斌

“素描是美术学习者的造型技能基础训练,素描学科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同的艺术主张和教学体系。俄罗斯美术教育家巴维尔·彼得罗维奇·契斯恰科夫(1832.6.23——1919.11.11)创立的契斯恰柯夫素描教学体系,就曾对我国50、60年代素描教学影响较大。契斯恰科夫的教学体系建立在现实主义基础之上,他的教学方法强调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 强调科学论证的态度; 强调观察、理解和表现的系统过程。素描教学的历史经过不同时期的调整变化,其意义与认知已不只是解决造型基本问题和基础水平的提高。素描可以使一个美术学习者在踏上艺术之路的初始阶段,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养成一种善于观察与思辨的能力,逐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艺术观,从而在未来面对各类艺术现象的时候,具备应有的执行能力和艺术素养。”